揭秘:海滩上遍地的洞穴,瞧瞧这都是谁家的?_手机网易网

关于海洋,我们还有很多不懂!
观音山海滩 ▼
在海滩上,我们常能看到许许多多的洞穴,其中不少都是螃蟹洞,但这些各种各样的洞穴是哪些螃蟹的家呢?
猜猜这些
是谁的洞?
事实上,许多生活在潮间带的蟹类都是穴居的,它们会自己建造出洞穴用于藏身,例如在厦门观音山海滩上,就有角眼沙蟹、清白南方招潮、锯眼泥蟹、悦目大眼蟹等蟹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它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洞穴类型。
沙蟹科 -
沙蟹属
01
辨识点:沙质、洞穴倾斜、且沿倾斜方向外常有成片沙子。
沙蟹的洞穴 ▲
像上图这两张,就是狭义上的沙蟹洞,也就是沙蟹科沙蟹属的物种的洞,例如角眼沙蟹、痕掌沙蟹等,它们洞穴主要都是建在沙质海滩上,新鲜的洞穴(大概率有蟹躲藏在内)外面一般都有成片的沙子,并且都聚在洞穴的同一边,这就是沙蟹快速打洞所扬出来的沙子,而像本文第一张图可能就是一个弃置了的沙蟹洞,因此外面十分干净。
还未成年的角眼沙蟹 ▼
沙蟹科-
丑招潮亚科
02
辨识点:泥沙滩、洞穴倾斜、洞穴周围沙球形状不规则且分布不规律。
清白南方招潮洞穴 ▼
上面几张都是清白南方招潮的洞穴,它们喜欢生活在泥沙滩偏沙质的区域,土壤相对来说较干,洞穴周围是它们已经吃过一遍的沙球,这些沙球大小不一且形状不规则,整体的分布也不太规律,有种随心所欲、走到哪吃到哪的感觉,受惊时还常常躲进别人的洞穴中。
雄性北方丑招潮正在挖洞 ▼
北方丑招潮相对而言则喜欢泥沙滩上更偏泥质一点的区域,上图就是一只雄性北方丑招潮正在挖洞,可以看到有别于沙蟹属的成员那样连续踢沙,招潮蟹是抱着一团泥球往外放下,再返回洞穴中挖下一团泥球的。
蹲在洞口的北方丑招潮 ▼
大眼蟹科-
大眼蟹属
03
辨识点:泥沙滩偏泥质、洞穴倾斜、洞穴周围常没有泥球、洞穴常在水中或洞穴内有水。
悦目大眼蟹与洞穴 ▼
上图均为悦目大眼蟹与其洞穴,它们更喜欢在泥沙滩上偏泥质的区域生活,而且常常在水中取食泥沙,吐出时这些泥沙就随水流飘散,因此较少看到它们吐出的泥球。它们的洞穴一般来说都在水中或离水坑不远的位置,而且洞里也能看到水,这点与招潮蟹有着明显的区别。
毛带蟹科-
股窗蟹属
04
辨识点:泥沙滩偏沙质、洞穴小、洞穴周围有大小形状均相近的沙球,且沙球排列规则,呈放射状分布,并留有至少一条通道(没有沙球的区域)。
长趾股窗蟹 ▼
上图为观音山海滩上常见的长趾股窗蟹,生活在泥沙滩上明显偏沙质的区域,但又不是纯沙质,它们的洞穴十分容易辨认,由于体型小所以洞口也小,直径仅一厘米左右,同时周围的沙球大小形状均相近,并且以洞口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其中还会留下至少一条通道,用于让它们能够快速返回洞穴躲避天敌。
中型股窗蟹洞穴 ▼
上图为中型股窗蟹的洞穴,它们一般则生活在红树林周边的泥沙滩偏沙质的区域(感谢张小蜂提供的信息),上图就能明显的看出股窗蟹洞穴特征。
和尚蟹科-
和尚蟹属
05
辨识点:泥沙质滩、洞口上方有一小片沙土盖着、洞穴倾斜。
短指和尚蟹与洞穴 ▼
上图为短指和尚蟹与它们的洞穴,第三张即为拨开上方沙土后露出的洞口,它们的洞穴十分容易辨认,海滩上如果看到有像上图那样一小团一小团沙土堆积着一般就是它们的洞穴啦。
当然啦,海滩上的蟹类多样性远不止如此,除了上述这几种类群外,还有许多种类的蟹类也生存于此,例如下图的锯眼泥蟹等——
锯眼泥蟹与洞穴 ▼
而除了观音山这类海滩外,红树林周边的滩涂上同样有着许多各不相同的洞穴,例如弧边管招潮与长方蟹等等,本文由于篇幅就不介绍滩涂上的种类啦。
蹲在洞口的长足长方蟹 ▼
相信到这里,小伙伴们已经能够辨认海滩上大多数的洞穴啦,不过上述的也是典型情况下适用,总会有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例如霸占了别人的洞穴),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还是在一旁静静地蹲坐,不发出声响也不移动,等待洞穴主人的现身,这时不仅能够确认洞穴主人的身份,还能观察到许多有趣的行为哦~至于会有哪些有趣的行为,且听下回分解,拜拜~
(本期图源均为石颖霖)
作者:石颖霖
厦门大学生态学专业在读,不懂实验室课程设计及自然导师,海洋生物与鸟类爱好者,摄影爱好者。
相关科普链接:
编辑:陈丽萍